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愿望。作為全球石油和化工大國,我國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40%。目前,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正加快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斷加快走出去步伐,參與國際市場開拓,實現共同發展。
走出國門擴寬全球配置資源空間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我國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大力促進國內外市場規則統一融合,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顯現,主動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10月21日,霍尼韋爾中國公司副總裁黃志明帶領霍尼韋爾UOP銷售總經理曲廣東、霍尼韋爾UOP技術經理王磊、霍尼韋爾UOP銷售經理楊凱堯一行來到永榮控股集團總部進行技術交流。
在當天舉行的座談會上,永榮控股集團副總裁、永榮新材料公司董事長林良忠,首先向霍尼韋爾UOP一行介紹了永榮丙烷制丙烯項目規劃情況,著重了解了霍尼韋爾UOP現有PDH裝置運行情況、運行中的難點和出現的問題。隨后,霍尼韋爾UOP銷售總經理曲廣東詳細介紹了UOP在PDH工藝上的最新優化改進及發展,并對永榮丙烷制丙烯項目提出具體專業的建議。
9月15日,恒逸石化公布,為提升產能結構、解決聚酯原料等根本問題,旗下子公司恒逸實業(文萊)有限公司擬投資建設PMB石油化工項目二期工程,投資金額預計為約136.54億美元。
在非洲,中國化學工程第十三建設有限公司與尼日利亞丹格特煉油有限公司簽訂尼日利亞丹格特2000噸煉油廠項目合同。該煉油廠投資150億美元,計劃于2020年建成,建成后將成為非洲最大的煉油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煉油廠。
泰國泰中“一帶一路”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隆功·吳森提蘭谷表示,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到東南亞國家投資興業,其高質量產品和服務受到廣泛認可,不僅為當地企業提供先進管理經驗,也為當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
數據顯示,1~8月,中國石油化工類項目新簽合同額增長較快,新簽合同額116.3億美元,同比增長36.2%。
優化升級為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
從國際循環角度看,制約中國參與國際循環最大的問題是進出口產業的上下游環節匹配失衡,即出口和進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存在巨大差距。當前,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數字經濟發展全面提速,推動產業升級。
福建坤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確立了“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全球化市場戰略,建立起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系統。該公司通過科技創新,從合成熔制到終端產品,采用自行研發的生產工藝,形成全自動無人化的生產工藝和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坤彩材料已成功進入全球涂料行業前十家的供應商體系,終端客戶群體囊括杜邦、立邦、艾仕得、PPG、阿克蘇、科萊恩、普立萬、Intercos等全球知名企業,產品銷往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持續加強科技研發,完善配套技術并大力推廣應用,發揮多項業務領域專業化和一體化優勢,全方位提升油氣勘探能力,為重點市場保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該公司發揮多項業務領域專業化和一體化優勢,全方位提升油氣勘探能力,2020年上半年累計新簽合同額達429.7億元,同比增長0.3%。
共享利益推動與各國共同發展
羅勇府位于泰國首都曼谷東南100多千米處,是泰國政府著力打造的“東部經濟走廊”核心區域,泰中羅勇工業園就坐落其中。中策橡膠(泰國)有限公司是該園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去年實現銷售總額5.84億美元。
“行業龍頭企業進入工業園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緊跟步伐,逐漸形成產業生態圈,建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閉環。多家中國企業就是跟著我們進入工業園,提供設備維護、原材料供應等服務。”中策橡膠(泰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華說,中國新技術、新材料企業入駐園區,在一些領域填補了泰國相關產業的空白。
今年以來,在全球跨國投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哈斯基、康菲、殼牌等國際公司都表示了看好中國市場,與中國海油保持合作,加強國際協調合作,有效推動世界產業鏈的恢復和穩定。目前,中國海油與哈斯基中國公司合作開發荔灣3-1、流花29-1等南海深水天然氣田,雙方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實現海上油氣合作開采的創新與突破。今年上半年,面對疫情期間多變的下游天然氣需求,合資公司積極協調,快速反應,全力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天然氣穩定供應,天然氣產量超計劃2億多立方米。